|
我之前是看花滑的,今年冬奥会结束后就没关注了,3月份开始转向乒乓球,上半年的乒乓球比赛真的是旱的旱死,最近又是涝的涝死。从看花滑到乒乓球,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洗脑包真是害人不浅,看不懂比赛就会被PUA。
当年我为了看花滑下载b站,跟了一堆up主,在赛季开始前看他们发的专栏文章、制作的科普视频,虽然至今还有很多方面没有吃透,但破一般的洗脑包是够用了,毕竟洗脑包爆发的核心区域还是在跳跃部分。所以在看花滑的整个期间,期初会被洗脑包荼毒得很深,后面基本上能有自己的判断,整体上受洗脑包的影响并不会很大。
但看乒乓球就不一样了。一是自身主动学习不够。入坑以后我主要是在b站看大家推荐的精彩比赛,并没有去找技术贴这样的干货去学习;二是低估了乒乓球本身的门槛。其实我个人认为看懂乒乓球的门槛是比看花滑要高得多的,花滑其实还挺简单粗暴的,你就是看这套节目,具体细化下来就是看节目的跳跃、旋转、滑行,各个部分看懂了整套节目也能揣摩的差不多。但乒乓球属于清楚规则很简单,但要看懂实在是太难了,这里面的门道真的很多。发球就有很多种,不同的发球有不同的特点,其中又还涉及发完以后的落点等等,还有前三板的变化、相持的特点,真的是一门非常费脑筋的运动。所以,我真的是还没入乒乓球的门。
看不懂比赛真的很容易被人PUA的。最近比赛很多,每次比赛直播结束后我就会去豆瓣看比赛的直播楼,我作为一个观众觉得很精彩的一场球,在他们看来好像总是不过如此,是选手状态不好或者说没发挥好又或者说比起他某某时刻退步好多。这样的话真的是给我泼了一盆冷水,我会对自己的感受产生怀疑,是不是这场球真的没那么精彩,所幸我第二天还会去b站找不同版本的解说再看比赛,然后我会知道这场球它真的很精彩。之前在b站评论区有人推荐了一个答主,我关注了他,昨晚翻他的老贴,他提到某场比赛很精彩,并且认真分析了双方的技战术。这场比赛我几个月前看过,但是后面见到它是在某平台“统计你看过的最难看的一场比赛”,里面还有不少人在附和,然后我就真的一直以为它很难看。就是这些时候吧,我意识到我应该是被PUA了。
这些天看得多了,我大概总结了一下,凡是他的观点有具体比赛作为论据支撑,他的分析提到的是选手的打法、技术特点这类实的就跟他混;凡是语言表达情绪化,讲不出干货,只讲状态、心理这类虚的东西,真的不用多看一眼,免得给他流量。
最后,大家要是有好的平台好的用户一定要推荐给我,希望是那种讲干货不骂人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