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乒乓球拍底板怎么选?套胶怎么选?底板套胶怎么搭配?一直是许多球友心中的疑惑,有的球友甚至会在配一块球拍前纠结很久,不知道说的是不是你~
如果你也有这样的疑惑,那么本篇文章的内容一定可以帮助到你。
本文将会从你的「实力」、「打法」、「个性化」3 个方面,结合自身情况,以「问答式」的方法得出适合你的搭配类型。
如果你是对乒乓球器材一无所知的小白,推荐你先阅读
!!!⚠️⚠️⚠️ 5500 字长文干货警告,如果你想直接看如何搭配,可以通过侧边目录,跳至「三、搭配方法」查看本文的核心部分。!!! 一、搭配须知
在介绍具体的搭配方式之前,先给大家介绍几个搭配器材的常识和误区,希望大家谨记。
没有最适合自己的搭配
许多球友可能会根据自己当前的实力和打法,想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球拍配置,导致在众多底板和套胶中无从下手,好不容易选了几个还不错的,但是听到网上或朋友的评价,又觉得不行了。
这其实是一个误区,对于大多数球友,无论是业余,还是专业,适合自己的球拍配置往往有很多,很难分出哪个配置是「最」适合自己的,可能几套配置自己都能适应且发挥出很不错的效果。
这点对于国家队的选手也不例外,有许多选手会在职业生涯中多次更换底板和套胶搭配。
所以搭配的核心是寻找适合自己的搭配,这样的搭配往往是一类,而不是某一套。
相比球拍,技术实力更加重要
很多小伙伴问,球拍重要吗?当然重要,但相比实力来说,球拍只是发挥实力的工具,更重要的还是实力本身。
这一点相信大家都认同,无论球拍配置选择哪一套,自身实力都是最重要的。即使是世界顶尖水平的选手,也会选择各种类型的底板和套胶搭配。这也侧面说明,自身的实力和球拍搭配是可以相互适应的,所以不要太过于纠结于球拍配置,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实力的提升上。
二、搭配思路
底板和套胶搭配的思路可以从我们自身的「实力」、「打法」、「个性化」三个方面出发,这三方面的特点共同决定了自己适合的底板和套胶有哪些。
实力
个人的实力水平是搭配中重要的因素之一,不同的乒乓球实力水平能发挥出底板和套胶的性能是不一样的。
举一个例子,如果你是一名初学者,没有经过训练,实战打球中发力用的很少,几乎没有「透板」的情况。那么底板在搭配中的影响是很小的,击球的力量还未触达底板的大芯就已经回弹了,所以底板无论是选择「5 层纯木」类还是选择「碳素纤维」类,其实影响都不大。如果你是一名经验丰富高水平球友,实战中各类球都有接触,那么底板和套胶都会有较大影响。
所以,在搭配球拍时,可以基于自己现有的实力和未来想要达到的实力结合考虑,就能大概知道底板对于自己的重要程度大概有多少。
打法
清晰的打法能够让搭配的过程简单不少,但遗憾的是,许多业余球友其实不知道自己的打法是什么样的,也没有什么固定的章法,可能什么都会点儿,甚至还有一些自创的招数。
对于有清晰打法的球友,那么思路就很简单了,根据打法配置相应的底板和套胶,对于没有清晰打法的球友,那么就要稍微麻烦一点,需要找到自己打法背后的特点,然后再搭配。
举个例子,以弧圈为主的打法,会推荐搭配偏软的底板和粘性反胶。以快攻为主的打法,推荐配置偏硬的底板和涩性反胶。纯被动防守打法可以配置长胶,纯快攻打法可以考虑正胶、生胶等等。
除了考虑当前的打法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将来的打法会在哪方面有提升或突破,毕竟买了拍子肯定还是用一段时间的,这也是影响搭配的重要考虑因素。
个性化
通过分析自己的实力和打法,已经可以筛选出一类适合自己的底板和套胶了。最后在这其中,根据自己喜欢的品牌、实际预算、打球频率等等,选出适合自己的一套组合。
三、搭配方法
回答问题
首先回答几个问题(问题不分横拍直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即可)
1. 自己的实力是什么水平?
A. 新手、入门、纯业余,没有(或很少)经过系统性训练,没有(或很少)参加比赛,平时打球的球速较慢,以搓球/和平球为主,
有机会球会进攻,无中远台对抗。(1200 分以下水平)
B. 有一定基础,经过系统性训练,但时间不算很长,动作发力相对标准,对旋转和落点有一定判断力,有自己的战术得分体系,
了解自己的打法,但稳定性不足。(1200 - 1800 分)
C. 没有什么基础,没有(或很少)经过系统性训练,纯业余自学,但经常混迹于学校、小区、公园、体育馆、俱乐部等场所,
实战经验丰富,虽然是业余野路子玩家,但也能凭借自己独特的打法和经验战胜对手。(1200 - 1800 分)
D. 有扎实的基础,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参加过比赛,对自己的打法特点很了解,熟悉常见球路,击球失误率较低,
属于大众口中「高手」的类型。(1800+)
如果你不清楚自己的打法,那么请回答问题 2,如果清楚自己的打法,可以跳过此问题:
2. 请选择自己正手和反手主要使用的技术?(如果都会,请选择使用频率更高,更擅长技术)
A. 以弧圈球(拉球)为主,也会攻球,喜欢制造较强的旋转,进攻球大多主动发力,能进攻各种类型的来球,
能在球的下降期将球摩擦起来。(弧圈结合快攻类)
B. 以攻球 + 推挡为主,更习惯通过撞击球进攻,也会拉弧圈和制造旋转,主要进攻高于球网的球,低于球网部分能进攻,
但主要以搓/推为主,且球速较快。(快攻结合弧圈类)
C. 以攻球 + 推挡为主,完全不拉弧圈,不摩擦球,主要进攻高于球网的球,低于球网球以防守为主。(纯快攻类)
D. 几乎不进攻,习惯防守,很少主动发力,以挡/搓为主,喜欢借力。(纯防守,削球类)记下你所选择的答案。

底板选择
选择具体的底板之前,我们先确定底板的类型,一般大众使用底板的类型可以分为「5 层纯木」、「7 层纯木」、「内置纤维」+「外置纤维」4 类。
注意:这里没有列举出一些特殊结构的底板,例如:普碳(普里莫拉茨碳素)3+2 结构,单层桧木等等,因为这类底板并不是主流底板,使用人群较少,如果有需要,更建议单独了解后再做选择。 底板的使用时间一般较长,所以推荐你以 1 年之后的想要达到的实力、打法为基础来做选择。为什么是 1 年?因为人在制定目标的时候,容易高估自己在 1 年之后的变化,一般来说,1 年的目标,往往要 2 年甚至更长才能达到。
如果问题 1 选择的 A:
那么底板在搭配中没那么重要,一是因为日常遇到的球质量一般,不会有多板中远台相持的情况,二是因为自身的发力结构还不成熟,即使发力也大概率打不透板。所以导致大部分球都不能发挥完整的底板性能。这种情况下,推荐选择手感更好、更轻的「5 层纯木」或「7 层纯木」底板。当然,如果你想配置纤维底板也是可以的。
透板:击球力量很足,将套胶的海绵层压缩至最大限度,并且将力量传递至底板的大芯处,声音清脆,明显区别于没透板的击球声音。想在实战中打出透板的球往往需要很好的发力结构,且击球以撞击为主。例如:前冲弧圈球。 如果问题 1 选择的是 B/C/D:
那么你应该清楚自己的打法特点(如果不清楚请回答问题 2),如果你的正反手打法相同,那么按照下方推荐选择即可。
- 弧圈结合快攻:5 层纯木(偏控制,推荐新手或基础不好的球友)、7 层纯木(均衡,适合各类人群)、内/外置纤维底板(偏速度,适合有一定基础的球友)
- 快攻结合弧圈:7 层纯木(均衡,适合各类人群)、外置纤维底板(偏速度)
- 纯快攻(或推挡):7 层纯木(均衡)、外置纤维底板(偏速度)
- 削球,纯防守:5 层纯木、内/外置纤维底板
如果你还是不知道怎么选,那可以根据自己的打法侧重点来选:
- 对速度、借力有要求的打法:7 层纯木底板(黑檀)、外置纤维底板
- 对持球、控制有要求的打法:5 层纯木、7 层纯木底板、内置纤维底板
- 非主流打法:7 层纯木底板(通用)
如果正反手打法不同,推荐以进攻手为主选择,下面列举几种特殊情况:
- 正手攻反手推:7 层纯木、内/外置纤维底板
- 正手弧圈结合快攻反手削球/推挡/搓摆防守:5 层纯木、内/外置纤维底板
补充一下各类型底板的特性:
- 5 层纯木:轻、软,控制力好,适合拉弧圈,底劲不足。
- 7 层纯木:均衡,控制力好,底劲强于 5 层纯木。
- 内置纤维:小力量手感接近纯木,中等力量手感不稳定,大力量速度快底劲足。
- 外置纤维:小力量控制力弱于 5 层纯木,中等、大力量速度快,底劲足。
热门品牌:
- 5 层纯木:Stiga 系列(品质推荐)、银河系列(性价比高)、红双喜系列(性价比高)
- 7 层纯木:Stiga 系列(品质推荐)、银河系列(性价比高)、红双喜系列(性价比高)
- 内置纤维:蝴蝶系列(品质推荐)、红双喜系列(国手系列推荐)、银河系列(性价比高)
- 外置纤维:蝴蝶系列(品质推荐)、红双喜系列(国手系列推荐)、银河系列(性价比高)
如果要深入了解各类型底板的特性,推荐阅读 乒乓球器材基础知识|底板|套胶|胶水|常见问题
至此,你应该已经能选出底板类型了,具体选择哪一款底板,再自己的预算、喜欢的品牌选择就可以啦。
这里只列举了主流品牌,其他品牌底板可以类比选择,例如:yasaka、骄猛、尤拉等等

套胶选择
选择好底板后,套胶的搭配就简单多了,我们先确定套胶的类型,一般大众使用底板的类型可以分为「粘性反胶」、「涩性反胶」、「正胶」、「生胶」、「长胶」5 类。
套胶搭配主要从 「搭配底板」、「打法」2 个部分入手,推荐如下:
- 弧圈结合快攻:粘性反胶(依赖主动发力,更容易控制弧线,旋转更强)/涩性反胶(速度更快,旋转稍弱)
- 快攻结合弧圈:涩性反胶/粘性套胶
- 纯快攻(或推挡):涩性反胶/生胶/正胶
- 削球,纯防守:生胶/长胶
补充一下各类型套胶的特性及常见选择。
- 粘性反胶:制造旋转的能力强,适合主动发力,适合以弧圈/快攻为主。(狂飙系列、天极系列、729 系列一部分)
- 涩性反胶:制造旋转的能力中等,弹性和借力较好,适合弧圈/快攻以为主。(蝴蝶T/D系列、Stiga 系列、天弓系列、骄猛 V 系列(部分),729 焦点)
- 生胶/正胶:制造旋转的能力较弱,适合以快攻为主。
- 长胶:几乎没有制造旋转的能力,能借助对方的力量和旋转。
生胶、正胶、长胶作者并没有长时间打过,所以没有使用经验,就不随便推荐了,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行查阅相关资料。 关于套胶度数:
套胶的度数越高越硬,度数越低越软。
- 偏软的套胶控制力更好,球速更慢,更容易打透。
- 偏硬的套胶球速更快,出球质量更高,更依赖发力,不容易打透。
所以推荐入门爱好者选择硬度偏软或中等硬度的套胶。
搭配举例
场景 1(新手、入门、业余)
在给球队一些新手和业余队员搭配球拍的时候,经常会遇到这些队员对搭配是一无所知的,预算大多在 300 - 700 之间。考虑到这类选手往往打法基础,没有什么特点,球低了推/搓,球高了打,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未来打法可能也会有调整。对这类选手,一般会推荐弧圈和快攻的均衡型搭配,这样既能保证有不错的上手手感,未来如果打法有变化,也能很好过度。
底板:5 层纯木和 7 层纯木里面选,银河 U2,MC-2、劲极 7、Stiga 系列等等都可以。
套胶:一般会搭配正手粘性(狂飙、天极系列),反手涩性(焦点、天弓系列)。
场景 2(业余,但有一定实力和经验)
这类选手往往有一定基础,之前肯定用过一些球拍,新搭配球拍的目的一般有这两种,要不是升级,要不就是更换全新的配置。
- 对于升级的场景,是比较好搭配的,例如之前是 400 块的搭配想升级成 1200 的搭配,底板套胶类型不变,只需把配置往上升即可,比如普狂升级省狂,骄猛银 V 升级蝴蝶 D05 等等。
- 对于更换全新配置的场景,就得根据自己的打法和喜好选择了,这里没有固定的选择。
例如:弧圈结合快攻打法,基础一般,正反手实力均衡,实战经验中等,喜欢一板爆冲死对方,希望提高单板质量,以前用 5 层纯木 + 狂飙感觉有些软,预算 1300。这种情况内外置纤维底板都可以选,但考虑到侧重质量(速度),所以推荐外置纤维底板 + 2 面粘性套胶组合,比如蝴蝶 vis + 双面狂飙 3。
四、常见问题
底板影响大还是套胶影响大
小力量下套胶影响大,大力量下底板影响大,摩擦为主的球套胶影响大,大力量撞击为主的底板影响大。
总之,还是要看具体击出什么样的球。
贵的底板/套胶一定好吗
不一定,最重要的是契合自己的打法并且自己能够适应。
从工艺、品质、和品牌三个方面来说往往贵的要好一些,但我们搭配球拍是为了打球,不是为了显摆,所以最重要的是适合自己。
底板和套胶能不能一步到位
底板:能一步到位,无论你是任何水平,任何实力。因为能不能一步到位不取决于别人,取决于你自己。一步到位的核心在于「位」是如何设定的。
套胶:不推荐一步到位,套胶的使用周期较短,往往会随着时间损耗,所以最好选择适合当前训练打法的套胶。
例如:虽然我们推荐新手入门最好使用纯木底板,但是如果从未来几年的视角来看,认为自己几年后可以达到较高熟练度的弧圈结合快攻打法,想直接上手内置纤维板,也是可以的。
什么叫透板
击球力量很足,将套胶的海绵层压缩至最大限度,并且将力量传递至底板的大芯处,声音清脆,明显区别于没透板的击球声音。想在实战中打出透板的球往往需要很好的发力结构,且击球以撞击为主。例如:前冲弧圈球。
怎么选择灌胶和不灌胶的套胶
这是一个个人喜好问题,如果习惯灌胶,喜欢灌胶之后的手感,那肯定选灌胶的套胶。
如果不喜欢或不了解灌胶,选择不灌胶的套胶即可。
但是注意:不灌胶的套胶不代表手感一直稳定,这类套胶往往有「内能」的概念,内能是会随着打球而损耗的。只是内能损耗的时间往往会比灌胶损耗的时间长很多。更多内容可以参考 乒乓球器材基础知识|底板|套胶|胶水|常见问题。
最后
如果本文对你有帮助,请按个点赞+收藏吧,你的支持是我持续创作最大的动力~
同时,也欢迎大家评论区交流,对本文的内容做改进和补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