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说点题外话,在中国之前统治乒乓球的是瑞典,瑞典也是世界第一个实现奥运三冠王的国家,后来随着中国实力越来越强,几乎包揽各大赛事冠亚军后,国际乒联改乒乓规则,把球改大,把分制降下来,据说为了限制中国人。
但是中国人口基数大,无论怎么改,总会有人适应,但是对于人口少的国家则是毁了一代甚至二代人,尤其欧洲国家,改一次毁一次。回头看,从1996年至今的所有奥运会中,我们只丢过一块金牌,即2004年雅典奥运会被韩国人拿到男单冠军那一次。
搞笑的是,我国乒乓实力一直在提升,但是热度在下滑,毕竟大家都知道冠军肯定是中国要拿的,只有中国没拿冠军才更容易有热度。
考虑到乒乓球未来的发展,刘国梁说我们去帮别人培养一个世界冠军出来!刘指导还真得这么干了,真担心有一天乒乓球参与的国家变少,最后退出奥运项目,这反而是对中国更大的损失。这个策略有点像当初可口可乐扶持百事可乐一样。所以中国开始了养狼计划,才有了后来日本选手福原爱在辽宁学习,每次赛后几乎操着一口流利的东北话的好玩画面。
那中国乒乓球为什么会这么强呢?首先这得从乒乓球在中国的起源说起。
中国获得的第一个世界冠军就是乒乓球,是1959年容国团同志在第25届世乒赛拿的,这给了当时贫穷落后的中国以极大的鼓舞,可惜后来的文化风暴,导致容国团不堪其辱,上吊自杀。
其次中国改革开放也得益于乒乓球,就是著名的1971年尼克松访华而产生乒乓外交,小球转动大球,可以说乒乓球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引子。那个时候美国玩乒乓球的人是多于中国的,至今美国的人均乒乓球台保有量也是多于中国的。在美国,乒乓球是被看做一个非常放松娱乐的活动,本身就代表着友好。
一个树立了民族自信,一个转动中国走向世界,这两件事情奠定了乒乓球在中国的民族情节和特殊政治地位,想想看乒乓球也是踩上了中国与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
其次是人种优势和群众基础,这应该是最主要的原因。
乒乓球这种小球运动更合适身材不大不小,运动灵活的亚洲人,就像黑人适合篮球和赛跑、拳击一样,而举重个子高的人就玩不起。而中国是亚洲人种最大的国家,并且乒乓球配套场地简单,随便一个学校,公司,工厂弄几张乒乓球桌不要太容易,所以乒乓球就有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第三是中国的地狱级别的魔鬼训练以及我国独具特色的集训制度。
中国内训的恐怖程度大家想必有所耳闻,中国在一大批世界冠军的经验基础上,总结发展出我国自己的乒乓球理论和科学的训练体系。超高强的训练几乎达到了人类的极限,经常出现累出伤的情况。持续的冠军经验,科学的理论,加上魔鬼的残酷训练,就产生了中国以马龙为代表的一系列乒乓球神人。
日本电视有个节目曾经从速度、力量、发球、旋转等六个纬度对世界各国乒乓球球员进行评比,到了马龙的时候居然是满的,六个纬度全部达到一个运动员的极限。而其他选手,六边形实力图连起来都在5/6以下,达到5/6的寥寥无几。所以马龙有了六边形战士的绰号!

说到马龙,给大家展示一张图,来看看他到底有多强,他的得冠名单比沙县小吃名单都长!

有时候我就想,马龙这样的存在让后面的人好压抑啊,这么傲人的成绩令后辈难以望其后背,有种在怎么努力也超越不了马龙的悲愤感!仿佛一座喜马拉雅山脉已经形成,后起之秀,在怎么努力,对比之下都黯然失色。可能在中国,马龙这种级别的代有人才出,超越马龙是大概率事件吧。
更好玩的是欧洲国家很多乒乓球运动员几乎都是业余的,甚至白天上班,晚上才训练,跟闹着玩似的。
很多非常热爱乒乓球的运动员都挤破脑袋进入中国训练,绝大多数国家都没有优秀的教练,有些国家别说冠军了,甚至连季军都没有拿到过,而在中国很多陪练都是世界冠军,你说这还怎么比?
最后,文化氛围。
在国外眼中,中国人都是乒乓球高手比中国人都会功夫更知名。乒乓球在中国已经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从民间到官方乒乓球氛围太浓厚了,作为国球,每拿一次世界冠军,这种国家民族自豪感升华一次,氛围再浓墨重彩一次。
在中国很多高手都几乎没有出战的机会只能远走他乡自求发展。国乒也形成可一种很神奇的荣耀传承,和跳水梦之队一样,一代代优良传统保持下来,中间绝不可以有任何断层。高水平冠军下来当教练甚至陪练培养下一代。身边的队友今天你得冠军,明天他得冠军,你要不要得冠军嘛?你得不起?那麻烦你去二队吧,就这样优胜劣汰留下马龙,张继科这种变态级别的大神。
有个段子说,把世界上乒乓球排名前1000名的乒乓球高手抹掉,剩下的人重新玩,世界冠军依然是中国的,前10名依然是中国人。这种强大到无法抵抗的地步就如同美国打伊拉克吧。
因为养狼计划,世界各地的选手实力越来越逼近中国选手,我们看腻了拿冠军升国旗的场面背后,每个乒乓运动员都有非常大的压力,他们承载了国家和国人的脸面。
加油中国队,加油中国!让我们把这荣光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