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构。
我应该是中文网络媒体中首个把这一概念引入篮球辩论体系中的人,按照百度百科的定义,解构是一种对稳固性结构进行消解和去严肃化的演绎法。通俗的讲,篮球层面的解构就是一种对篮球运动员客观事迹与技战术的故事化。至于这个(描述某运动员事迹的)故事到底是捧是杀,是褒是贬,是否会对听故事的人造成结论暗示或引导,很显然,这个权力掌握在解构者,也就是编故事的人手里——
所以很显然,但凡你是想进行一场严肃的篮球讨论而不是吵架,那么你应当做的就是旗帜鲜明的反对以解构的方式对球员的技战术抑或历史地位进行评价,因为它太容易被好恶所影响,被编排甚至操纵。我喜欢科比,所以我对科比的某些争议动作抑或是打铁现象睁眼瞎。我不喜欢科比,所以科比有伤人动作就成了联盟最脏有打铁现象就成了联盟最糙。一左一右,冰火两极,二者都在按照自己对球员的喜好修补着故事的结构肆意地涂抹着脂粉,要么把科比化装成了貂蝉要么涂成了丑八怪。在解构中我们所能看到的多半是情绪的狂野喷涌,它犹如火山岩浆一般,把理性的大厦埋葬在了极度的狂热抑或是仇恨中,毫无营养可言。
同时,由于解构实质上把球员评价的参照系从客观唯物的数据荣誉,转变成了解构者本身对球员的好恶和对篮球比赛及事迹的理解方式,因此它实质上也具备话语权霸凌的特性。说白了,解构因其春秋笔法的特性而呈现出对客观事物描述方式千变万化的黑暗能量。无论你做了什么事,无论你打出了什么比赛,只要解构人有心编排,都能玩出随心所欲的节目效果,比如:
詹姆斯去热火,抱团。
詹姆斯去骑士,即便夺冠年没最佳阵容队友,第一年伤病最后一年散伙,也是抱团。
詹姆斯去湖人,这次干脆就两巨头了,转会市场上堪称被快船按着揍,还是抱团。
甚至湖人招来前一赛季连全明星都没进的威少以及已经濒临淡出联盟的霍华德,都能被扣上个“4*75大”的帽子。
。。。
综上所述,只要讨厌你,那你就是干出花来在他们眼中也是错的。20赛季的猝然休赛让湖人队丢掉了之于最大假想敌快船的磨合优势,而复赛则干脆连首发和主场优势都白扔了。然而即便是这样也有人正在编辑我们的互联网记忆,想要把这个联盟历史上唯一的黑天鹅冠军编排成“抱团缩水捡漏冠”呢。甚至为了坐实这一点,连典中典的fakenews“真正的冠军”都已经被拿来当论据了。基于解构主义的篮球辩论为我们揭开的并不是一个有关篮球的细节世界,而是充满了变形和扭曲的二维王国,在这里一切客观唯物的拒绝断章取义的论据都不在管用,取而代之的只有解构人本身对球星的态度,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三十年前就被《小偷公司》辛辣讽刺之的官僚态度,居然被搬上了应当严肃和理性的篮球辩论舞台,甚至被很多人反复诵经笃信不疑。
这是传教吗?我们到底是在进行一场篮球层面的基于统计学的辩论,还是在进行一场饭圈层面的基于现人神式信仰的辩经?
并且,解构给篮球辩论和粉丝群体带来的伤害还远不止这些。解构的另一大危害在于它永远会是一场互相伤害的舆论白刃战。
詹姆斯抱团是吧?那科比还抱腿呢!
詹姆斯进不了季后赛是吧?科比巅峰乐透,37岁进攻效率历史倒数第一呢!
詹姆斯刷数据是吧?科比生涯末期两年全是刷数据呢!
。。。看到了吧?解构是去严肃的,解构是情绪化的,最重要的是解构是去主体化,人人都能插上一嘴的。你骂詹姆斯,我就骂科比,你不喜欢杜兰特,我开黑库里。反正都没权威性,都是情绪性,凭啥你能说我不能说?凭啥你讨厌我不能讨厌?没有严肃性让解构充满了霸凌和网爆的意味,而霸凌与网爆所带来的只可能是愈演愈烈的仇恨螺旋。互相骂,互相黑,今天你开团明天我开会。而更可怕的是目前已经出现了大批量对此甘之如饴的人,他们整天骂来吵去的也就算了,最重要的是他们已经对这套逻辑深信不疑自信不已,阴谋论挂在嘴边上,自称拳打ESPN脚踢体育画报,每天你都能看到他们以一种颇为认真的态度,质疑着职业球评甚至联盟的公信力。
更搞笑的是他们甚至还在力捧自己的意见领袖,你就看那一帮歪瓜裂枣吧,什么比不中,职耶演员,录像分析员,我的天哪。。。
话说到这儿,结论非常清晰了,解构是去严肃、去主体、情绪化、故事化、并且可操纵化的极端唯心概念。一旦承认解构在篮球历史地位、技战术分析中的权重高于客观唯物存在的数据和荣誉,就意味着承认了主观好恶取代了统计学法则成为了评价篮球运动员的最高权重标准,客观的统计学法则需要让位于主观的好恶抑或是所谓的“看过球”。换句话说就是推卸掉了篮球评论中有关举证、统计、参照、定义等各种责任,只享受评价球员的权利,而这种权利的信誉质押是什么呢?
是自称的“看过球”。。。真的,你这往自己头上戴皇冠的劲儿,可比那四圈双mvp实控在手的詹姆斯尬多了。一边是说了算,一边是看过球,权利与责任极度的不对等,主张的是篮球评论领域近乎自由心证的无限权力,承担的仅仅是个自称自己懂球就完事的义务。
真的,你要是谁的黑粉也就算了,毕竟你是利益相关方,这好处你是享用了的。
但你要是路人,你还信这玩意。。。
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