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98|回复: 1

篮球之旅和进阶之梯——第一篇。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22-11-28 15:06: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想写这篇文章很久了,一直觉得会花很长时间,所以一直没写。
最近对时间的理解有了一些变化,才有了动笔写这篇文章的念头。
这篇文章主要是以我的经验出发,试着为从零开始篮球之旅的朋友指个方向,也为每个遭遇瓶颈的朋友打造一个进阶之梯。
之所以要写的原因主要是为了自己。
为了让大家能更清楚的理解我教学中的内容,我深究后发觉这些内容必须补全,不然很可能在和他们沟通的时候出现鸡同鸭讲的情况。

当接受信息的人嘴上说懂了,却拿不出任何反馈的时候,恰恰是对于传授经验最糟糕的时刻。
好了,关于这篇文章会写什么内容,以及为什么会写这篇文章就说到这里,让我们进入第一个环节。
<hr/>打篮球这件事几乎没有门槛,可如果你把打篮球这件事当做人生的一段旅程,那么为了防止半途而废,在刚开始的时候最好还是要做好心理准备。
练球是很耗费时间的。
绝大多数人第一次打球的时候都没想那么多,可能是体育课,可能是一个闲暇的午后,甚至单纯看了一场球,觉得那些运动员很帅,就跑到球场想要模仿。

一开始总是很纯粹,能把球弄进篮筐里就心满意足。
可一旦开始渴望比赛,渴望胜利,那需要考虑的事情就逐渐变多。
比如“同样是花时间,为什么非要打篮球呢?”
人生的诸多难题里那些关于取舍的部分,是绝对不会放过你的。
在我小的时候会多多接触篮球是因为作为一个乐子人却没得选。
看书看多了犯困,打游戏被发现就要挨棍,只有打球既不犯困,也不挨棍。

当然小的时候可选择的运动很多,也不是非得打球不可,我小的时候就尝试过踢球,踢人(散打),滑冰,乒乓,羽毛球,甚至下象棋等多项运动,每一个都马马虎虎,打篮球绝对算不上这里面最适合的。

恰恰相反,打球对当时的我来说是最难的,大我六岁的哥哥经常跟我QNM的篮球梦,爸妈关于我打球这件事也没进行过任何天使投资,但是我偏偏就一直打到现在。
我经常会觉得这个运动可能不太适合我,随着学业加重爸妈也开始不支持,快高考的时候老师会因为担心我受伤,禁止我打球。
“或许不打球我的人生会更好。”
这种想法总在我作为学生的时候在脑海中闪现,可当我真正开始独立生活的时候,这种想法就再也不成立了。

当我离开校园,当我的父母理所应当的不再安排我的人生,当我真正需要靠自己的意志去为我每个选择做取舍的时候,真正支撑我生活的是打球的那些回忆和收获。
主动地获取,不被理解却仍要坚持,排除万难,去寻找机会证明自己的价值。
回味自己的高光时刻,总结成功的经验,铭记失败的教训,建立原则,接受短板,认清现实,等待收获,习得敬畏。
当我真正独立生活之后,面对这漫漫的日子,不得不取舍人生的时候,我发现自己是真的热衷于这样活着。

我当然不认为只有篮球能教会人这些东西,但是从我的命运来说,在所谓长大的岁月里让我真真切切体会到这些的还真是篮球。

而这也成为了我无法半途而废的理由。
“你能在浪费时间中获得乐趣,就不是浪费时间。”
假如这就是命运给我安排的活法,我觉得OK。

我不知道在看文章的你还会不会为此苦恼,无论是你才刚起步踏上篮球之旅,又或者已经到了放弃的边缘,你都要有一点心里准备。
练球一定是需要付出时间的,我的建议是不要因为一时的境遇落差就急于对整个篮球之旅做出评判。
旅途的风景并不因你的期待而存在,见证世间美景的前提是具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以及足以见证那一切的能力和决心。
旅行会带给你成长,当你在旅行的过程中逐渐成长,当你的雄心为你指引明确的目标后,这场旅行也就结束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场征途,而作为向上攀登的工具,大家都需要进阶之梯。
<hr/>没有经历过篮球之旅(正规训练),就直接踏上征途的人,要避免陷入迷惘的恶性循环。
有一些少年在第一次接受篮球这项运动的时候就接受了专业的指导,从热身到基本功的锤炼,甚至如何进行一场比赛,这些都有人带。
既然把学习篮球当做一场旅程,那么有导游的存在,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不过对于大多数少年来说,在他们真正了解篮球之前,他们可能就开始打比赛了。
他们极有可能连规则都不知道,这个时候稍微知道点规则的人就有了话语权,甚至有些小孩儿会利用这种信息差为自己谋利。
一个少年如果只是一味的听别人诉说规则,把这一切看做一种约定俗成,假如他不对此抱有怀疑的话,很可能就这样被影响一辈子。
(多嘴一举,如果你不打NBA的话,通常都是依据FIBA规则来评判,这里为了尽可能通俗的解释这些规则,会对冗长的规则进行准确的概括,如果你要看原版,可以查阅官方FIBA规则。)
经常有些野场专家把所谓“沉肩犯规”挂在嘴边,事实上篮球规则里根本就没有哪一条规则专门就叫“沉肩犯规”,所有通过手,肘,肩,腿,膝去侵犯防守队员圆柱体的动作,都被称为进攻犯规。
那么问题来了,要如何判定是否侵犯防守队员圆柱体?

这取决于防守人是否“建立”了合法的防守位置,说的通俗一点,如果在裁判的眼里防守人没有做出任何侵犯进攻方圆柱体的动作,那他就是建立了合法的防守位置。
那到底啥叫圆柱体呢?让我们来看个图吧。




一般看完这个图就懂圆柱体是什么意思了,但是有些喜欢卡BUG的小天才会认为了确立了圆柱体后自己就是无敌的,可以在站定的同时去挥动手臂防守对方。
规则也防着这帮人呢,明确规定了左右方向上手臂和手不能超过双脚的位置,不然就视为非法扩大圆柱体,前后方向上则由膝盖和臀部来界定,比如手向前伸来猴子偷桃和向后摆来蝎子摆位都是不被允许的。
这叫猴子偷桃。



这叫蝎子摆位。



也正是因为这个规定,很多球员造进攻犯规的时候球员会选择双脚分开,然后双手捂住裆部,而并非更多的采用图上这个姿势。

因为裁判在界定防守人是否确立合法位置的时候,你选择张开双臂反而会影响裁判员的判断,留给裁判判定进攻犯规的时间本就不多,在规则的影响下这个技术动作自然就变成了这么一个姿势。
天生有卡BUG天赋的兄弟看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规则是死的,人是活的,而且裁判的这个执法方式他是很灵活的。

进攻犯规的界定是有没有侵犯防守人的圆柱体,你要让裁判看清楚侵犯圆柱体的样子,这样才能带来对你有利的吹罚(前提是裁判的水平也要够高哟)。

长期以来把规则研究的比较透的球员会被观众鄙视,确实在这方面也很难共情。

毕竟绝大多数观众哪怕是平时打球也很少出现要应对裁判的情况,哪怕是参加过学校举行的班级比赛也很少会因为裁判的几次判罚而痛定思痛,去研究规则。

而且在没有裁判的野球场,如果有人一直使用规则获利,这就会显得很烦人,比较强硬的篮球爱好者甚至直接养成了“叫规就给”的习惯。
潜台词就是——反正我就是比你强,你在规则上占尽便宜丝毫不影响我赢你。

所以对于很多把篮球当做业余爱好的人来说,研究规则既不紧急,也不必要,只要基本了解,别太过分,能打下去就行。

可是这种对规则的一知半解其实是会影响你去挑选和练习篮球技术动作。

比如说你防守别人,他在突破过程中和你有身体接触,你规规矩矩的约束好了你的双手和双腿,只是躯干上稍有剐蹭,但是并没有影响到他的行进,或者他对抗能力弱,一剐蹭就倒地了,这种时候进攻人通常都会说你阻挡了。
他一喊你就给,他一喊你就给,搞到最后你都懒得防了,被过就被过吧。
可是这样的话你一直在苦练的防守滑步不就白练了嘛?我见过很多人因为野场上吃亏就放弃使用强对抗的防守方式。
反之亦然,有些人会觉得叫阻挡的人很无耻,他的防守动作越来越大,甚至主动用核心去挤靠对手,用肩膀和膝盖撞击进攻人,假如他没有被揍过的话,久而久之获利习惯了就会养成容易伤人的防守动作。
但是你研究过规则后了解了圆柱体,那么你的形式和方略就有了基本的准则。

遇到过不了你却一直喊阻挡的人,你一样可以把球权让给他,但是让给他球权的同时用规则条例来威慑他,诸如“我合力对抗,手没伸出去,腿没碰到你,你过不了我的”,听到这样的话他就会有所顾忌,有些识趣的人就会传给队友减少突破。
不识趣的有可能会上头一直突你,我就遇到过,连续突三四个打不进,他要球我就给,每次都主动捡球然后递给他,搞到后面他不好意思了,自然就不突了,不知道不好意思的甚至还会被队友骂。

因为你知道规则,你明确知道自己没有非法获利,你在场上其实是颇有风度的在帮助对手了解规则,遇到一些不讲道理的你也不会进退失据,更不会因为心里不忿做出一些过火的动作,到最后因为不慎伤人被动破财。
最重要的是这对你付出时间打磨出的动作是负责任的,你会更有信心的把他利用到比赛当中,也能让你更快的对执法裁判的水平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如果你不想让你辛苦打磨出的技战术水平在比赛中打折的话,花心思研究下规则还是非常必要的。

今天就先写到这里,关于规则后面还会出更加详细的一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0

帖子

1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9
发表于 2025-4-29 14: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打酱油的人拉,回复下赚取积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